Search This Blog

Friday, October 28, 2011

Human Milk for Human Babies (HM4HB)母乳分享网:让每个宝宝都能喝着人奶健康成长





背景资料:

201010月,一位网上健康大师计划将他自己打造的奶粉品牌投入市场,引起了许多支持母乳喂养的母亲的反对声浪。来自蒙特利尔一位活跃于母乳喂养的妈妈,艾玛库斯尼迦(Emma Kwasnica)决定以行动抵抗更多的奶粉品牌来剥削孩子饮用母乳的机会。她毅然在面子书通过她广大的联络网,呼吁妈妈们将自身多出的母乳捐献出来,提供给其他母乳不足的妈妈,让她们的孩子也能喝到母乳。

20101027日,艾玛成立了全球母乳分享联系网(Global Milksharing Network),号召全球的妈妈们分享彼此的母乳,此举获得热烈的回响。该网络协助欲寻找母乳的妈妈联系那些拥有多余母乳的妈妈,让许多缺乏母乳的妈妈不再在毫无选择之下只能喂养孩子配方奶粉。

随着该母乳分享网的成立,许多注重母乳喂养的妈妈也开始加入,甚至在各自的地区也设立了同样的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地方性的母乳分享网开始在网络上如雨后春笋般林立。

20113月,此分享网决定易名为Human Milk for Human Babies(HM4HB)。如今已在全球超过52个国家出现,而在面子书上也有超过130个社区网页和获得近2万名的会员加入。通过这些社区网页,每天有将近百多位的婴孩获得来自其他妈妈所捐献的母乳。

而娜艼(Nadine Ghows)也连同一群来自马来西亚各族群的妈妈们,在面子书上成立了Human Milk 4 Human Babies – Malaysia, 并获得超过1500人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hm4hbmalaysia?sk=wall


其实,母乳分享并不是新鲜的事儿,早在古时候就开始有这种活动的存在。只不过现今世界的母乳喂养率越来越低,尤其是在许多各式各样的配方奶粉在市面上开始抢滩的时候,最珍贵的母乳喂养似乎已经渐渐被取代和遗忘。

母乳是孩子的最佳食品,任何配方奶粉都无法取代,但是,也有存在着许多因素让有些很想哺乳的妈妈无法提供母乳给于自己的孩子,例如,身体有病痛的或是无法产生足够母乳,甚至生产后不幸逝世的妈妈。

母乳其实并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产品,许多有哺乳经验的妈妈都有母乳过剩的情况,甚至储藏到冰箱再也放不下的都有,丢掉又觉得非常可惜和心痛。因此,HM4HB的成立正好让这两种妈妈能互相联系,让珍贵的母乳能滋养有需要的宝宝,而不是被白白浪费了。

HM4HB强调,她们这个组织并非售卖母乳或是提供母乳,而只是提供一个让妈妈们能互相联系和交流的平台。有兴趣加入的妈妈们只需要到 HM4HB Malaysia 的页面上按一个‘赞’,那她就可以开始在这个平台上与其他的妈妈交流,不论她是想捐献母乳或是寻求母乳提供。

当然,母乳分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不过,这是妈妈们的“知情选择”(informed choice),所以愿意获得母乳提供的母亲都有各自承担风险的责任。

HM4HB强调,该组织并没有提供任何筛选或实验来确定母乳的品质。不过,该组织有列出一般的准则和一些提醒, 让捐献者及受惠者能了解一些需要知道的基本情况。当然,有些受惠者会要求捐献者的健康报告,但是大部分的人只需要看过捐献者自身孩子是健康的,就会安心接纳其母乳了。

而穆斯林的受惠者则可参考哺乳律法(Hukum Penyusuan)来解答她们心中的疑题。根据,回教发展局(JAKIM)的回应,在其宗教教育内并没有列明穆斯林婴孩不可接受非穆斯林之母乳。

HM4HB这个母乳分享平台在西马已经渐渐获得认同与响应,但是东马这里的回应并不很多。该团体有接获来自东马寻求母乳人士的要求,但是,东马的捐献者非常有限。因此该组织呼吁更多东马的妈妈们站出来响应这个团体,让更多东马的宝宝能受惠。

HM4HB也透露,在这个平台上也遇见许多非常紧急的状况,例如,最近就有一个2个月大的女婴,因为妈妈必须接受脑肿瘤的治疗而寻求母乳捐赠者;另外,还有一名刚出生的宝宝因为妈妈是爱滋病患,无法哺乳。

因此新生儿的父亲只好通过HM4HB来寻求母乳。该名父亲表示,因为孩子母亲健康的因素,医生并未建议给于母乳,他是接受了国际母乳哺育联盟(WABA)其中一个成员组织(Malaysian Breastfeeding Peer Counselor c/o Susuibu.com)的建议才联系上HM4HB   

他表示宝宝是个健康的婴儿,如果能一直获得母乳的提供,他将持续以母乳来喂养宝宝,因为他知道母乳才是婴儿最佳的食品。

另外,HM4HB一名活跃的母乳捐献者程佩薇表示非常高兴自己可以加入这个充满意义的组织。她本身育有2名孩子,大女儿4岁,而小女儿才10个月大。

决定将母乳捐出最初的缘由是因为她已经没地方存放母乳了。当她必须亲自将自己辛苦存放的20瓶(每瓶4-5安士)母乳倒掉,心里真的觉得非常可惜,因此决定往后将剩余的母乳赠送给有需要的宝宝。

她说,如果没有HM4HB这个平台,相信还有更多的珍贵母乳将白白被浪费掉,而那些没有足够母乳或无法提供母乳的妈妈却还在为如何给宝宝喂养俄母乳这件事而忧烦。

“我相信其实在HM4HB这个平台出现以前,母乳分享已经存在了。不过,这个平台提供了妈妈们更多寻求母乳的便利。例如,妈妈可以先从捐献者名单中找寻比较适合的人选,比方说对方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年龄差不多的,或是住得和自己比较靠近的。

佩薇目前已经将自己的母乳捐献给了12名孩子,其中包括1 8岁患有肝病的男孩。

她鼓励更多的妈妈能参与母乳分享的活动,“对我来说,母乳捐献就好比捐血一样,你也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母乳是孩子是孩子最好的食品,如果我们有剩余的又何必将之白白浪费、暴珍天物呢?”




佩薇储存母乳基本步骤:
1.            确保手和容器都干净。
2.            将提取出来的母乳存放在BPA Free的容器或玻璃瓶内。也可以购买已预先消毒好的储奶袋。
3.            将每瓶母乳都标上日期和时间,并存放在冰箱内部(远离冰箱的门)。母乳可存放在冰箱内3-4天,之后就必须放入冷冻格(3个月),如果是深卧式冰柜则可存放6-12个月。

Thursday, October 20, 2011

《孩子你慢慢来》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当这个世界进入了什么都要求快速达成的时候,快餐成了主流;种种的速成班成了市场上的必需品,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也渐渐地进入了一种疯狂的状态,要求幼小的孩子快速长大。

从原本56岁才开始接受幼稚园教育,我们开始把12岁的孩子踢进了豆豆班,怕他学得太慢,怕他跟不上着世界不停加速的那种快的步伐。于是,我们不惜拔苗助长,剥夺了他的童真和快乐,让他在不该长大的年纪长大了……

书中有着这么一段,让人读了有些难过的文字:“为什么?”安安忍不住了,生气地注视着母亲,从椅子上滑下来,大声囔着,“为什么我要再写多一行?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孩子,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

泪水涌上了他的眼睛,咆哮着说:“你总要我的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

每天,我们不断地对着孩子呼喝,“快点吃!”“快点做功课!”“快点穿鞋!”“快点走!”……在这不停地催促当中,孩子似乎失去了一些什么,我们更是失去了许多。

孩子失去了他所能享受的美好童年时光,失去了他当一个孩子应该享有‘慢’的权力,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要快,而是身心未发展完全的他们想快也快不来。而我们身为父母的,在这些‘快’当中失去了欣赏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等到那一天我们一回神过来,才惊觉,孩子怎么真的那么‘快’就长大了?

“脚踏车经过一片花开满地的平野,将脚车往草地上一倒,就坐下来,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

书中短短的这么一段话,可以让人深思很久,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快’吗?我们何不也学习放慢脚步,跟着孩子一起走,遇到美丽的风景是一起停下来欣赏,好好地去享受、经历和记住那些不能重来的美好时光。

相信很多妈妈在一当上妈妈,甚至开始怀孕的时候就会去寻找许多育儿的书籍来参考,充实自己,让自己能当一个更好、更称职的妈妈。但是,这本,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的育儿书,而是一个妈妈,写下了她用时间慢慢体会和享受孩子长大的过程。

龙应台,这个在文学界响当当的名字 ,放下了一往以来让人感觉强悍的身段,用她最细腻的真实情感写下了这本书,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她没有用文字来写下,‘育儿十大秘方’来教导你该怎么去养育一个孩子,但是从她行行的文字中你却可以看到一个妈妈是如何用全部的心和感情与养育孩子。

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性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我相信这也是许多母亲心中的呐喊,身为母亲对孩子的爱绝对没有少,但是,对自己呢?很多女性在当上妈妈后,总会觉得自己好像多了很多,却也少了些什么。尤其是,在自己个人心灵与空间上。这种压迫感,相信也只有做过母亲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和明了。

龙应台看孩子的眼光跟她的心思一样细腻。从第一个孩子到第二个孩子,她不断地看见了孩子们身上的善和美。看她细细地描述着上小学后的大儿子安安如何用1个多小时来走那回家短短15分钟的路程时,让我们不禁回想,什么时候我们也有停下来这么认真地观察我们的孩子吗?

书中有很多时候都提起两个孩子之间的相处,老大跟老二的互动和关系,争风吃醋等等,让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妈妈很容易产生共鸣。

“飞飞出世,我开始了解什么叫命运。从同一个子宫出来,出来的一刻就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安安吸吮时穷凶极‘饿’,飞飞却慢条斯理。因为是第一个孩子,曾经独占父母的爱和整个世界而后又被迫学习分享,安安的人生态度是紧张的、易怒的、敏感的;也因为是老大,他是个成熟而有主见的人,带领小的。而飞飞,既然从不曾尝过独占的滋味,既然一生下来就得和别人分享一切,他逐个有“随便你给我什么”的好脾气;他轻松、快乐、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他没有老大的包袱。他因此更容易得到别人的爱,别人大量的爱又使他更轻松、快乐、随意、简单。这就是命运。“

书里头的龙应台其实也不是个‘完美’的妈妈, 她和许多妈妈一样会抓狂、会大孩子、会威胁孩子……但是,这却让我们看到当妈妈最真实也最困难的一面,我们要给孩子最好的,却常常出现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方。相信,每个妈妈也不会因此而停住了脚步,不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这本书其实不是一本新书,最新的这个版本在2005年印刷时已经是十年纪念版,她书中所谈及的那两个儿子也已经长大。但是书中的许多内容在现今的我们看来,还是那么贴切和真实,并深深为之动容。

龙应台在书中说:“孩子是本来都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妈妈做女人的礼物。”读完整本书后那种感动是轻轻柔柔,却又久久不散……

Sunday, October 16, 2011

被遗忘在自然中的历史(篇四)- 马当山的拉惹王朝和斯里马哈妈列曼神龕










常常当我们走入森林之中,会看到的便是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树啊,花啊,草啊……可是,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找到一些被遗忘在大自然里的人类历史。如果没有留心观察,这些已经和大自然混为一体的历史痕迹,还真不容易被察觉呢!

在茂密森林的马当山中,就隐藏着许多这种鲜为人知历史故事。曾经在拉惹时代,这里是属于皇族们的避暑山庄,在海拔200公尺的山上享受凉风和青绿的树林。曾经,这里也被开发为茶园和咖啡园的种植地有许多的园丁在这里辛勤工作。但是,这一切的风光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也不再被人们记住了!

根据记载,马当茶是早于1860年代初被开发,但是,正式成立却是于己于1867年,占地约1英亩。当时,英国政府还特地从印度引进劳工来进行耕种工作。在最高峰时期,该茶园共聘请了约800 多名劳工。

不过,很不幸的,该茶园并没有维持超过半个世纪。在1912年,该茶园面临关闭的困境,许多印裔劳工转为铁路劳工,为当时的砂拉越政府建造铁路。

当时,大部分的员工都是兴都人,而一小部分为基督教徒。因此,在这座山里头,你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他们宗教信仰的痕迹。这里,保留着一座建造于己于1890年代的印度神龕,里头安置着斯里马哈妈列曼的神像。这座神像后来被移到了位于石头路的印度神庙。

这座印度庙可说是和来到砂拉越的印度人先驱息息相关。虽然,与印度教信仰相关的文物在砂拉越可以说是存在千年以上了,但是,在19世纪时,当这片茶园被开发后引进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劳工,印度人才真正在沙捞越开始落地生根。

根据官方记载,该茶园是由砂拉越政府于1867年所开发,当时不断有印度劳工被引进,总数约超过2000人。而这批劳工因为没有地方好朝拜他们的神,因此就齐心建立了这座斯里马哈妈列曼神龕。

而在茶园不远处,也遗留着一间小礼拜堂 圣马利亚礼拜堂。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找到了华人的民族信仰 拿督公庙。

此外,在神龕的附近还可以看见一些从前苦力们所居住过的痕迹。当然,你无法再找到当时那些整齐排列的小亚答屋,但是,这些屋子的部分柱子依然直立在丛林之中。

最令人惊讶的是,这里还遗留着许多相信是当时拉惹家族所居住的别墅的遗迹。很可惜的是这些遗迹都没有完全被发掘,也没有被保留得很好。这别墅在当时来说,是非常的豪华,整栋是以洋灰和大石块建成。

根据记载,白人拉惹当时成在这座别墅住过3个星期之久,当时到访的访客形容,“拉惹的花园是依着山丘的梯田建设着,绽放着玫瑰香,还有着未盛开的茉莉花从。所有在砂拉越可以看到的美丽花朵,都似乎在这里盛开了。”

这些历史遗迹,在1912年,茶园关闭后渐渐被人们遗忘、废置。曾经有好长的一段时间,这个地方完全地与时代脱了节,直到1960年代,才再度被人们发现。

当时,那些印度劳工被允许回到他们的家乡,但有些也选择留下来到其他政府单位工作。而这个原本昌盛一时的地方,也随着岁月被埋没了。后来,在1968年的时候,有一位比达友猎人因一次的暴风雨而重新发现了这座神龕。

他从里头取走了一座大象的石雕,不过,在第二天他就把石象给归还,因为他的家人觉得心里不安。后来,这事就传开来了,甚至传到了当时已就居住在马当的印度人耳里。很快的,这个印度社群就开始重建这座神龕,也开发了一条小径让人们可以通往那里。这所神龕在1970124日重新开放。

如今,这座神龕已经恢复昔日的繁盛,在今年的6月白人拉惹查尔布鲁克现年68岁的孙子,詹姆斯拜能布鲁克和他的儿子甚至也特地远从英国前来参与该神龕的圣殿奉献礼。

在这座森林中,也遗留着许多不同年代的玻璃瓶。这些玻璃瓶都述说着不同年代的故事,从最早期20年代,30年代到40年代;后来60年代,70年代的瓶子都存在这个地方,静静地记载着这些人类活动存在过的历史。

人类的活动,很多时候都会对环境造成改变,甚至在多年以后,成为了历史。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很风光重要的事物,在多年以后也不复存在,而留下的还是不变的自然。

Friday, October 7, 2011

被遗忘在自然中的历史(篇三) - 自然学家华勒斯的遗迹








在山都望的一座小村庄里,有着这么一所别墅,这个地方曾经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华莱士(182318日-1913117日)是一位英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与生物学家。

他一生中,到过许多地方,也研究过许多物种,并独自创立自然选择理论而著名,因而也促使达尔文出版了自己的演化论理论,对后来的科学和生物领域有深远的影响。

华莱士在1854年至1862年之间走遍了马来群岛许多地区,采集了许多标本,并写下了许许多多与马来群岛自然界相关的重要记载,与此同时,他也和砂拉越结下了不解之缘。

华莱士在1854428日抵达新加坡。在接下来的8年里,他广泛地游历了现金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地区,在各地识别和采集动植物标本。后来,他在砂拉越白人拉惹詹姆布鲁克的暂住下来到了砂拉越,和拉惹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也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岁月。

华莱士抵达在1854年的11月砂拉越就如住了布鲁克位于山都望这座面海的别墅。

18553月,华莱士到古晋的实文然(Simunjan)进行人猿的研究, 同一年的11月份,他也走访了沙东(Sadong)一带的长屋,长屋居民对他不但感到害怕,更感到无比的好奇。

后来,华莱士逗留在砂拉越州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居住在白人拉惹詹姆布鲁克位于新绕湾实拉布山(Bukit Serambu,Siniawan)的别墅中。在他的书《The Malay Archipelago》中这么记载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住在詹姆布鲁克爵士的一所别墅中,那是一座离内陆约20英里的地方,海拔约一万英尺的山岭上。路径非常奇特,一半以上是破碎的岩石,另一半则形成梯阶。”他还记录着 “巨大的圆石,大如房子本身,以超乎异常的方式悬挂着。每座巨石都美丽如画,地衣和苔藓覆盖的其背面,而顶部一般多是新奇的蕨类植物和兰花在生长着。”

在接下来的14个月里,他收集了逾1500种的蝴蝶和2000多种甲虫类。他书中记载着“在过去12年里,我在东西方丛林内都未享受过如此快乐的标本收集体验。”

不过,这建立于1840年代的别墅如今只剩下4根木柱子。而这个地方也被称为探险者之屋(Rumah Peninjau),山脚下也有座命名为Kampung Peninjau的比达友村落。这个通往别墅长达4公里的小径也被称为了‘华莱士小道’(Wallace Trail),砂州旅游局有意将此地开发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后来,华莱士得了重病,白人拉惹詹姆布鲁克就安排他回到山都望那里的别墅修养。在这个时期,也在这个地方,华莱士写下了重要的文献 ‘Sarawak Law 1855’。

这篇文献就是促使达尔文写下闻名世界的“物种起源”,华莱士与达尔文在今天是被公认为自然选择学说的发起人。

150年后,在一项名为“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华莱士在砂拉越”的国际研讨会上,砂拉越首席部长泰益玛目建议将华莱士在山都望住过的这个地方保留为一座历史性建筑物,并重建为一所关于教育和科学遗产的博物院。因为,华莱士的贡献事享誉国际,也为砂拉越带来了受国际关注的目光。

“这座位于山丘上,遥望着砂拉越河的政府旧别墅就是当时华莱士写下砂拉越定律(Sarawak Law)的地点,这个地方可被重建为学习与研究自然历史的一站中心,让学校、大学和研究中心等得益。”

他也建议, 砂拉越大学可以在政府的协助下,在山都望率先发起建设华莱士中心的计划,让年轻的科学家在学术领域上得到更大的启发。

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到山都望村, 你可以看到有座废弃的旧式建筑在山丘上,这个就是华莱士写下重要文献的地点。不过,你所看到的那所旧式建筑,并不是当时华莱士所住的那一所。
华莱士所住过的那所别墅最原先的样貌已无从考察。从当地居民的口中得知,该处最早期是属于白人拉惹詹姆布鲁克于1850年代所建的木别墅,在1970年代北周政府重建为洋房,作为政府的迎宾馆,后来在1970年代末,在被修建呈现今的样貌,也是属于政府的建筑物。后来,不知就怎么被荒废到今天。

虽然,这座荒废的建筑并非当初华莱士所居住的那所别墅,但是,这个地点还是非常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性的一个所在地。毕竟,有个影响后世深远的思想曾经在这里被提出来。

今年5月,砂旅游局对外发布说,将重建和修复位于山都望的3处历史性地点为新的旅游景点,当中包括了有人像石的查翁河、与印度教有关的王吉善和华莱士别墅这个地方。

这的确是让人欣喜的一项好消息,我们期待着这些被遗忘在自然中的历史能一一重现在我们的面前。

被遗忘在自然中的历史(篇二) – 山都望的王吉善









其实,除了查翁河,山都望共有多达11处的考古地点,成了全马来西亚最大的考古所在,其中包括了证实印度文化影响力曾经在这里存在过的王吉善(BONGKISSAM);发现许多宋朝瓷器的丹容古帛(TANJUNG KUBOR);证实佛教影响力的武吉马拉斯(BUKIT MARAS)等。

许多考古学家在神秘的山都望发掘了许多项文明古物,这个地方更具历史价值。除了所提到发现了千年人像石雕(BATU BERGAMBAR)的查翁河外,王吉善(BONGKISSAM)也是让考古学家发现许多惊喜的所在。

这所在证实了印度文化曾经在这土地存在过,就位于山都望村庄路口的不远处。在1966年,考古学家就在这里发现了一块有如平台般的建筑基石。这基石的面积约7.2平方公尺,被埋藏在28公分厚的泥土下。

在被发现时,这平台是以约30.4公分长,17.7公分阔和解公分厚的岩石片形成。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相信是属于公元前1000 至此1350 年前的建筑基石,如今在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下,成了一块快毫不起眼的石头。

而就在这块平台下约70公分处,考古学家们也挖掘出了另一个砂州考古学上重大的发现。他们发现了一间类似神庙储藏室的空间,里头除了满满的黄沙外,还埋藏了许多古物,其中最特别的就是一个银质盒子。

这个整体看来有如角锥状的盒子,被发现时共分成3个部分,即盘几、盖子和间壁,里头则装了整142件各种各样具有丰富印度教色彩的图像金属片。这些金属片可被归为3大类,被制成人或动物的金片,如:人、蛇、龟和大象等图形;另外还有被制成新月或圆行的图案;再来就是被制成装饰品的物件,如:小环、有洞的圆粒、圆柱型的珠子和小针等;其他则是一些环状或片状的碎片。

除了这些,考古学家也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已经高度受到腐蚀的坐姿神像,和许多珍贵的宝石及矿物。在这一片土地出土的文物还有大量单色玻璃和石头的珠子。这些发现证明了当时西婆罗洲的影响力曾伸延到此,尤其是类似兴都教与佛教混合体的印度教材- 丹特力(THE TANTRIC),曾在此存在过一段时间。

1955年初,在山都望山脚下既王吉善后头的一个小山丘陵- 武吉马拉斯文(BUKIT MARAS),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26公分高的古达佛像(PATUNG BUDDHA GUPTA)。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个佛塔,和一片雕刻着大象及莲花图象的沙岩石块。

这一切都证明了佛教和印度教早在回教还未来到之前,就在这个地方发挥了其影响力。不过,后来这些宗教的影响力日渐败退,最后的演变让山都望成了一个马来村庄,佛教和印度教的踪影已无处可寻,剩下的只是一些历史文物的遗迹。

当然,身为马来西亚最大考古地点的山都望不止只有这些文物出土。其他出土的文物还包括了一个近乎完整的印度守护神 巴杜南迪(BATU NANDI)的石像、相信是12世纪从印度越洋到来的巴杜叻松(BATU LESONG),代表正直和圣洁的石碑,还有一座雕着象形的甘尼三神像(PATUNG GANESA)。

这些出土文物被挖掘出来后,就由砂州博物院保管。但是,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文物并没有在博物院展出,所以市民们都无法亲眼见证这些历史的实证。也就因此,很多身为砂州子民的我们,对自己本身所居住的地方的历史知道的是非常局限。我们知道的或许就是白人拉惹的统治,甚至在课本上知道整个马六甲的历史进展,但是,对自己本身这片土地的历史背景只能称得上略知皮毛。

目前,在山都望被保护得最为完善的历史古物,我想就只有苏丹登雅的坟墓了。苏丹登雅是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的砂州苏丹。陛下是汶莱第三任苏丹之二王子,1599年成为砂州苏丹。

在他统治时期,曾委任DATO PATINGGI SERI SETIADATO SHABANDAR INDERA WANGSADATO AMAR SERI DIRAJADATO TEMENGGONG LAILA WANGSA四个大臣管制砂州。之后,这位苏丹就航海去柔佛。

若干年后,陛下在回程途中遇到海难,所乘的船在苏达卡娜搁浅(SUDAKANA)就这样,陛下在该地娶了当地的公主,生下两位王子,后来分别成为山巴斯(SAMBAS)及马坦(MATAN)的苏丹。

1641年陛下在回来砂州的旅途中,在鳄鱼石(BATU BERBUAYA)不幸驾崩了,并被埋葬在山都望山脚下。陛下的坟墓至今被完整地保存在原来的地点,而且所封赐的头衔也被沿用至今。